以下内容来源于体外诊断观察 ,作者锐志
金域医学成立于1994年,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,致力于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领先的医学诊断信息整合服务。
金域医学的核心创业团队1990年代,即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外包服务在中国的运营模式,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先河,经过多年的发展,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龙头企业。
4月25日,金域医学披露了2023年年度报告。今天小编就透过金域医学最新披露的财报,带着大家走进金域医学的世界,一起探索金域医学在IVD及ICL领域的行业地位。
国产ICL龙头地位稳固 净利润大幅领先同行
2023年金域医学营收85.40亿元,同比下跌44.82%,净利润6.43亿元,同比下跌76.64%,扣非净利润3.65亿元,同比下跌86.53%。
截止到目前,小编关注的69家国产IVD上市企业,除了诺辉健康以外,共有68家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。68家企业按营收排名的话,金域排第6位,前面5位分别是复星、迈瑞、迪安、丽珠、润达,另一位ICL“小弟”艾迪康则以32.98亿元排名第13位。
5家企业当中,最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作为ICL龙头企业的迪安诊断,2023年营收为134.08亿元,比金域高出了57%,单纯从营收的角度看的话,金域ICL“一哥”的地位似乎不保了。
如果继续往前看的话,2022年迪安营收202.82亿元,金域营收154.76亿元,迪安比金域高出31.05%;2021年迪安营收130.83亿元,金域营收119.43亿元,迪安比金域高出9.55%;2020年迪安营收106.49亿元,金域营收82.44亿元,迪安比金域高出29.17%。
迪安的营收是什么时候开始超过金域的呢?咱们可以继续往前看看,2019年迪安营收84.53亿元,金域营收52.69亿元,迪安比金域高出60.43%。看样子,迪安营收超过金域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,但为什么时至今日,金域仍然是公认的ICL“一哥”呢?
如果68家企业按净利润排名的话,相对于营收名列前茅的状态,无论金域还是迪安,排名都相对靠后,金域以6.43亿元排名第9位,迪安以3.07亿元排名第16位,艾迪康以2.35亿元排名第24位。
相对于IVD企业,ICL企业的净利润率要更低一点,不算迈瑞、复星、万泰、丽珠这种多元化企业的话,主流IVD上市企业2023年净利润在10%左右,而金域净利润率是7.53%,迪安是2.29%,艾迪康是7.13%,三家ICL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是4.69%。
从净利润的角度看,金域ICL“一哥”的地位仍然稳固,2023年金域净利润是迪安的2.09倍,2022年金域净利润是迪安的1.92倍,2021年金域净利润是迪安的1.91倍,2020年金域净利润是迪安的1.88倍,2019年金域净利润是迪安的1.16倍。
尽管金域医学在营收上落后于迪安诊断,但其净利润领先优势依然显著,保持了ICL行业“一哥”的地位。金域的高净利润率体现了其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的优势,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盈利能力。
但事实上,不光从净利润的角度,即便从单纯的ICL业务营收方面,金域医学依然是国产ICL领域的绝对老大,大家不要忽视了当下的国产ICL企业都是多元化经营的。
ICL业务不断突破 前沿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
2023年,金域医学中心实验室的肿瘤标志物筛查检测项目,收检样本量为1000万,达到新高;肿瘤分子诊断项目的收检样本量超14万例,其中肿瘤NGS检测项目大于7万例,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。
2023年金域结合各类疾病诊疗需要开发检测项目412项,总检测项目数超过4000项,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顶级医院至基层医疗机构的“全生命周期、全疾病覆盖、全诊疗管理”的检测项目产品体系。
金域在内地及港澳地区已建立了49家医学实验室,并与合作伙伴共建了近800家实验室,覆盖全国31个省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。
金域持续建设自有冷链物流网络,自建超2400个物流网点,服务网络延伸至乡镇和社区一级,为超过230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,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%以上人口所在区域。
相比之下,迪安在全国布局了43家连锁化实验室,为超过22000家医疗机构,提供4000余项医学检测项目。总体和金域有差距,但差距不大,国产ICL行业“双寡头”格局已然形成。
依托数字化转型工作,金域不断丰富线上服务,已实现对全国超过44万名医生提供线上服务,并持续进行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整合。
2023年,金域在MetaCAP、遗传病全基因组测序、过敏原组分检测、实体瘤甲基化测序、质谱氨基酸谱等领域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,开发出tNGS+微生物形态学、MetaCAP+病理、病理+等多技术平台联合检测服务,推出近20个多学科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在感染、神经免疫、遗传病等领域新增多个平台,通过学科平台建设与多产能中心布局为临床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。创新推出数字化临床服务产品,为临床客户提供辅助诊断的增值服务,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粘性。
持续改善TAT,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。通过多中心布局、物流渠道建设、发单流程优化、多频次运输、服务绿色通道搭建、数字化报告单推广等多种措施,大幅压缩交付时间,实现20%的项目TAT缩短超24小时,爆款产品的极限TAT领先行业。
作为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龙头企业,金域自2020年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规划及落地实施工作,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应用方向开展了全面布局。深入推进“医检4.0”数字化转型战略,建立了超过150人的专业数字化团队。
金域围绕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知识图谱及多模态多组学等三大技术能力,重点攻关医检AI大模型建设。加快推动大样本、大数据在临床研究、医检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,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脚步。
当然,所有这一切成果的背后,都是金域远高于ICL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作为支撑的。2023年金域的研发投入为4.67亿元,研发费用率为5.47%。相比之下,迪安的研发投入为4.36亿元,研发费用率为3.25%;艾迪康是1.43亿元,研发费用率4.35%。
金域医学在2023年主要的收入来源依然是ICL业务,占总营收的绝大多数。然而,其它业务板块如诊断产品、健康体检和冷链物流也都有不俗的表现,标志着金域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已初步形成。这不仅增强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,也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。